纽约、伦敦和香港

纽约、伦敦和香港

作为艺术市场第一目的地、最负盛名的西方拍卖中心,纽约全年共录得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52.7亿美元。纽约的成交额同比翻了一倍,更是超过疫情前的2019年10亿身位。取得这一超凡业绩得益于高端市场的强势复苏。正是在纽约,佳士得和苏富比售出了今年最贵10件作品中的9件,单价均超过6千万美元。

纽约成交额翻番

自2019年以来三大拍卖行的纽约成交额均实现了强劲增长,其中苏富比的增幅最为耀眼:其纯艺术拍卖总成交额从17.9亿美元升至24.6亿美元,两年增幅达37%。虽然成交量保持稳定(6,000件多一点),但十分活跃的新买家进一步夯实了苏富比的业务。若干超凡品质的作品也为年度业绩做出了巨大贡献:苏富比纽约拍卖行全年共有8件作品成交价超过5千万美元,力压最高端细分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拍卖市场排行榜

拍卖市场排行榜

→ 香港和伦敦的成交额只相差2亿美元,尽管香港的成交量仅为伦敦的四分之一。香港市场的卓异表现与其说是基于供应密度,不如说是基于其高端市场的活跃——新的拍卖纪录层出不穷。

伦敦VS香港

伦敦以19亿美元成交额继续占据西方市场榜眼之位,同样也是佳士得和苏富比的重点交易平台,分别占各自成交额的21%和18%。不过,香港在全球艺术市场格局中的地位愈发稳固,足以与伦敦一较高低。

就成交额而言,佳士得和苏富比在香港的业务几乎与它们在伦敦的业务相当。此外,在中国保利拍卖的支持下,香港业务占到富艺斯全球业绩的四分之一,两年之内翻了两倍。自此,富艺斯在香港的成交额超过伦敦。

香港成交额增长情况(2019-2021年)

香港成交额增长情况(2019-2021年)

香港甚至可以在中期内挤掉伦敦位居全球第二。后者总成交额为19亿美元,仅比香港多10.5%。十年前,伦敦的业绩还几乎是香港的五倍多。自那以后,香港市场飞速增长:2015年以来涨幅高达61%,年成交额达到17亿美元,而伦敦在同一时间段则节节败退,成交额减少了10亿美元,降幅达35%。

香港艺术市场在经历2020年明显增长停滞之后,今年迎来超强复苏。2021年第一季度,在香港拍卖的作品平均价格为全球最高——30万美元左右,而伦敦和纽约的拍品平均价格分别只有3.2万美元和4.1万美元。香港市场一片欣欣向荣,拥有极具竞争力的买家,流拍率即便不是零,也比世界其他地方低。另外,拍品也呈现出愈发多样之势:香港市场按成交额排行的艺术家30强中,西方艺术家和亚洲艺术家呈现出完美的五五开。

伦敦和香港市场排位走势

伦敦和香港市场排位走势

→ 十年前,伦敦的总成交额几乎是香港的五倍,不过香港市场的飞速发展使其可能在中期内超过伦敦市场,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今年,香港成功吸引了让-米歇尔·巴斯奇亚(Jean-Michel Basquiat)的几幅重量级油画,其中有三幅成交价超过3,500万美元。2021年3月23日,一位亚洲买家以4,160万美元的价格拍下Warrior (1982年), 创下亚洲当代艺术作品拍卖纪录(香港佳士得)。这位全球仅次于毕加索的最卖座艺术家,其三分之一的成交额出自香港市场。揽金1.53亿美元,巴斯奇亚还是香港市场排名第一的艺术家,超过了赵无极。

美国人理查德·普林斯(Richard Prince)、法国人乔治·马修(George Matthieu)等西方艺术家也在香港创造了多个纪录,在年轻艺术家作品方面,香港从此可与西方市场上最顶级的城市一争高下。瑞士艺术家尼古拉斯·帕蒂(Nicolas Party)、巴基斯坦艺术家萨尔曼·托尔(Salman Toor)、加纳艺术家阿莫阿科·博阿佛(Amoako Boafo)、尼日利亚艺术家托·奥吉·奥杜拉(Toyin Ojih Odutola)、美国艺术家艾弗瑞·辛格(Avery Singer)、洛伊·霍洛韦尔(Loie Hollowell)、艾米莉·梅·史密斯(Emily Mae Smith)等许多艺术家2021年都在香港刷新了他们的拍卖纪录。佳士得、苏富比和富艺斯似乎也认定战后及当代艺术的杰作今后应在亚洲而非伦敦交易,毕竟香港的拍卖价格飙升有目共睹。

同时在多个国家/地区举行拍卖的新拍卖方式也充分促进了中国香港的拍卖活动。在多个城市同时进行现场直播的名品拍卖会彻底打破了地理边界,让全世界的收藏家都可以参与竞价。拍卖公司为举办远程名品拍卖会所做的努力进一步消除了艺术市场的地理隔阂并振奋了市场。

2021年于香港拍卖总成交额前30强艺术家

艺术家 原籍 总成交额 成交量 拍卖纪录
1 让-米歇尔•巴斯奇亚 (1960-1988) 美国 153,197,244 $ 10 41,658,322 $
2 赵无极 (1921-2013) 中国 112,342,560 $ 98 20,967,762 $
3 奈良美智 (1959-) 日本 96,050,831 $ 111 18,245,017 $
4 巴勃罗•毕加索 (1881-1973) 西班牙 77,247,631 $ 10 24,620,829 $
5 张大千 (1899-1983) 中国 71,549,168 $ 155 26,928,944 $
6 常玉 (1901-1966) 中国 66,136,042 $ 33 15,279,696 $
7 草间弥生 (1929-) 日本 65,667,381 $ 87 8,026,634 $
8 格哈德•里希特 (1932-) 德国 61,901,812 $ 17 18,019,498 $
9 朱德群 (1920-2014) 中国 53,439,129 $ 54 29,544,254 $
10 吴冠中 (1919-2010) 中国 35,626,482 $ 47 4,344,444 $
11 艾德里安•格尼 (1977-) 罗马尼亚 35,197,590 $ 7 8,496,590 $
12 乔治•康多 (1957-) 美国 29,809,784 $ 24 2,892,009 $
13 王俊杰 (1984-2019) 加拿大 21,342,373 $ 10 4,710,199 $
14 罗伊•利希滕斯坦 (1923-1997) 美国 20,882,160 $ 4 14,173,861 $
15 林风眠 (1900-1991) 中国 18,250,788 $ 52 1,522,844 $
16 班克斯 (1974-) 英国 16,531,296 $ 26 6,059,334 $
17 克莱福特•斯蒂尔 (1904-1980) 美国 16,245,240 $ 1 16,245,240 $
18 曾梵志 (1964-) 中国 15,780,477 $ 16 5,114,508 $
19 张晓刚 (1958-) 中国 14,717,408 $ 18 4,307,322 $
20 梅忠恕 (1906-1980) 越南 14,235,866 $ 34 3,136,941 $
21 刘野 (1964-) 中国 13,893,824 $ 33 2,118,513 $
22 黄宇兴 (1975-) 中国 13,513,683 $ 21 8,320,542 $
23 卡伍斯 (1974-) 美国 12,957,583 $ 86 1,505,814 $
24 理查德•普林斯 (1949-) 巴拿马 12,107,183 $ 1 12,107,183 $
25 黎谱 (1907-2001) 越南 11,850,086 $ 54 1,113,990 $
26 尼古拉斯•帕蒂 (1980-) 瑞士 11,654,995 $ 7 2,958,329 $
27 哈维尔•卡勒加 (1971-) 西班牙 11,271,295 $ 53 1,552,912 $
28 乔治•马修 (1921-2012) 法国 11,167,317 $ 26 2,354,158 $
29 艾弗瑞•辛格 (1987-) 美国 10,627,049 $ 7 4,498,457 $
30 董其昌 (1555-1636) 中国 10,434,298 $ 11 7,423,299 $
© Artprice

→ 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入驻香港市场,汇聚了亚洲和西方艺术家最优异的作品,香港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平衡点。香港市场按成交额排行的艺术家30强中,来自东半球和西半球的艺术家实现了完美的均衡。